中新社<\/a>日喀则7月2日电 题:二十余载勤耕不辍 珠峰脚下“瓜果飘香”<\/p>

  中新社<\/a>日喀则7月2日电 题:二十余载勤耕不辍 珠峰脚下“瓜果飘香”<\/p>

  中新社<\/a>日喀则7月2日电 题:二十余载勤耕不辍 珠峰脚下“瓜果飘香”<\/p>\n\n

  中新社<\/a>记者 冉文娟<\/p>\n\n

  黄瓜、西红柿、西瓜、青笋……时下,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白朗县彭仓村拉巴扎西家中的4个果蔬大棚收成喜人。虽然每天都很繁忙,他的脸上难掩笑意。“上一年家里仅蔬菜收入就有5万多元(人民币,下同),这在咱们村仅归于中等水平。”<\/p>\n\n

  在西藏,有句话叫做“全国蔬菜看寿光,西藏蔬菜看白朗”。坐落珠峰脚下的白朗县是西藏最大的“菜篮子”,现在这儿建成了西藏首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化栽培演示区、首个出口蔬菜存案基地。<\/p>

\n<\/td><\/tr><\/tbody><\/table>\n\n

  而在20余年前,白朗县仅栽培少数藏萝卜、藏马铃薯自给自足。1995年,对口援助白朗的山东第一批援藏干部决议引入现代蔬菜栽培技能,并于1998年在白朗试种蔬菜获得成功。尔后白朗县接续发力,一茬接一茬种出了“瓜果飘香”,也种出了农牧民的幸福生活。<\/p>\n\n

  年过七旬的彭仓村老支书边巴顿珠见证了蔬菜大棚从无到有的进程。他回想,自1998年起,在济南技能员的演示带动下,彭仓村蔬菜栽培开端起步。三年后,蔬菜大棚开展到70座,乡民们开端学习规范化种菜技能。<\/p>\n\n

  “最开端咱们都不愿种,后来看到大棚收益可观,变成了抢着种。”边巴顿珠介绍,2004年,县里把全村70座温室大棚分到各家各户栽培,2011年,彭仓村人均收入初次破万,成为白朗县首个“万元村”。<\/p>\n\n

  据了解,通过20多年开展,现在白朗县蔬菜“一园三区34基地”的开展布局日趋完善,蔬菜栽培面积1.46万亩,产量超越2亿元,辐射带动周边县区栽培蔬菜10余万亩。白朗县7000多农户中,有3200多户、1.8万余人直接参与蔬菜工业,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。<\/p>\n\n

  边巴顿珠说,现在彭仓村种的蔬菜从马铃薯、萝卜、白菜“老三样”,增加到西瓜、西红柿、黄瓜、茄子、辣椒等十几个种类,村里每户人家都有3座以上大棚。“咱们村的人不只自己会种蔬菜,并且还当起了教师,协助周边的村庄致富。”<\/p>\n\n

  果蔬大棚栽培面积扩展的一起,果蔬工业也日益向标准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方向开展。据介绍,2021年,山东援藏建议施行“对标寿光·高原果蔬工业提高举动”,打通“出产、流转、储藏、加工、运送、出售”链条。此外,建设了精品果蔬加工区和恒温库等冷链仓储设备,还建设了集产品展销、效果展现、产品检测、技能训练等功能于一体的博览园科创中心。<\/p>\n\n

  白朗县大棚中,从江孜县专门来学栽培技能的巴贵细心地为西瓜整枝。“在这儿一年多了,学到了许多实用技能,方案学成之后回家自己种温室大棚。”20岁的他对未来决心满满。(完)<\/p>